部落格十個常犯錯誤

2008101010:19
蒐集:語法總集  2008/10/09 21:51

Deb Shinder‧郭文興譯  2006/11/08

在最近的文章中,我們探討過十項增進部落格 (blog) 品質的方法。這次我們來看一些反面教材:哪些特性會讓讀者討厭,或更慘地,從此不關心你的部落格。

雖然網路上有些部落格,具有一項或是多項下面所說的特性,卻還是十分有人氣,但一般來說,如果你希望吸引新讀者,留住舊讀者,在部落格上做下列動作之前,還是應該好好想清楚。

1. 刊登頻率、網站主題或文章立場搖擺不定

規律地刊登文章是十分重要的。被你長久忽略的部落格很快也會被讀者忽略。一般來說最成功的部落格往往都有一個特定的主題或焦點,因此把你的部落格聚焦在同 一主題範圍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光是穩定刊登文章與保持同樣主題並不夠--如果你對事物的立場前後不一,也會喪失讀者群。

部落格網站往往具有較強的主觀意見,這也是讀者中意你部落格的地方。他們不會喜歡太常改變看法的作者。自然,如果你突然得到一個一生一次的重大頓悟,讓想 法徹底轉變,你可以,也應該跟你部落格的讀者分享。但如果你的想法總是一直翻來覆去,絕對有可能喪失支持者,這在許多政治選舉中都一再地被証明。

採取堅定立場可能會為你帶來反對者,但想在任何時間討好所有人,更有可能讓你的支持者離你而去。

2. 刊登太多廣告

這種感覺令人陶醉:只要把廣告放上部落格,就有人願意付你錢。這通常表示你的部落格已經有某種程度的人氣,已經找到重要的贊助企業(或是某個有錢的長輩看你可憐)。刊登廣告是一種用財務方式,補償你在部落格上所投下時間跟心力的方法。但刊登廣告的方法也是有好有壞。

大多數的讀者並不排斥少數美觀,放置良好的廣告。然而如果廣告太多、品質太爛或太擾人,就可能發生問題。特別是跳出式廣告,還有那種在網頁上閃動,不表演完絕不消失的廣告,會讓沒耐性的讀者直接離開,不管你部落格的內容多麼豐富充實,他們也絕不回來。

然而真正最糟糕的,是讓讀者發現到你部落格本身只是個廣告機器。如果你的某個廣告商有一個很棒的產品,你覺得非跟部落格讀者分享不可,這是沒有問題的-- 但在每篇文章裡面都一直做廣告就不是個好主意了。讀者很快也會發現你這種露骨的置入性行銷。把廣告塞進文章裡是騙不了人的。

3. 把部落格當做個人洩憤工具

即使專業性質的部落格,也是一種個人型式的寫作--所有部落格往往都用第一人稱來書寫,混合了主觀意見跟客觀事實,同時也會多少揭露一些個人資訊--因此,有些作者就會在部落格上謾罵他討厭的對象。

這類的部落格甚至可能很紅,尤其對其他也不喜歡你所討厭對象的人來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是只是批評他人的部落格,尤其是把政治人物或前妻前夫當做攻擊對象的部落格,沒兩下就會讓人厭煩。

更重要的是,這會讓你看起來像個暴燥易怒,整天愛鬼叫抱怨的人。雖然各政黨都有不少知名人物靠這種形象出頭天,有見識的人還是不該譁眾取寵。大多數這樣搞的人只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別人不想花費時間理你的討厭鬼,網路上的讀者也一樣,通常不會想讀你部落格上冗長的謾罵。

4. 對讀者視而不見

如果你部落格上,提供了一些有用、好笑、深奧、有啟發性、矛盾難解、有趣或有意思的資訊,你的讀者可能會想反映一些意見。看到一些喜歡或討厭的東西時,會反應是人類的天性。

如果讀者無處反應意見,有可能會反過來壓縮部落格的人氣。用假名或暱名發表文章,不提供自己的e-mail位址,又不讓讀者發表迴響等等這些行為,等於是 叫讀者閉嘴。如果讓部落格上的訊息變成單行道,絕對會讓一些讀者產生疏離感。如果讀者們覺得他們「知道」你,同時可以給你回應與意見,便會對你的部落格更 加在意。

然而這表示你就得忙著看一堆看不完的文章迴響,或每天花費數小時閱讀每封讀者的信件嗎?並非如此。就算你不太想真的去了解你的讀者,也是可以借由一些方法,創造讓讀者覺得你十分親近的幻象。

如果你非得保護你的真實身分不可,也應該至少給他們一個可以用來稱呼你的假名。也可以提供一個可以讓他們寫信給你的e-mail位址。你不妨先聲明因為時 間有限,無法針對每個人的來信來回覆。但在你的部落格文章中,可以偶爾提及讀者的訊息。就算你沒有回答讀者的問題,也可以讓他們覺得你的確有閱讀,也有偶 爾回應他們的郵件。

5. 刊登與個人生活太相關的文章

有太多原因讓你不該在網際網路上刊登太多有關個人生活的隱私細節。這些細節包括你的愛情生活,與配偶的爭執,你對隔壁鄰居有多不爽,你老闆上週做了什麼蠢事,你在同事的生日派對上喝得爛醉,或是某天去看守所把你老姊保釋出來等等。

首先,沒有人在乎這些訊息。除非你哪天出名,不然你的讀者不太可能對你的羅曼史、你的世仇或你的豐功偉業有什麼興趣。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帶有私人細節的文 章有可能哪天回過頭來咬你一口。你不知道最後誰會看到這些私人趣聞。你敢想像你教會的牧師、你爸媽、可能成為情人的對象,或是可能雇用你的人看到這些文章 之後的反應嗎?有許多的公司現在的確會搜尋網路上的網站,來對工作的應徵對象進行背景調查。就算你使用假名,也不一定安全。你的文章內容只要愈私人,認識 你的人就愈有可能從中認出你來。

6. 竊取他人的著作

網際網路讓抄襲行為變得輕而易舉。今天沒興致寫文章嗎?你可能會想要從別的部落格或其他刊物上剪貼一些你讀過而且喜歡的東西。未經同意使用他人的文章,叫 做侵犯版權。而未經同意使用他人的文章,還冠上自己的姓名,則叫抄襲。這兩者在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中都是違法的。就算你從來沒有因為這樣被控告或起訴,只 要哪天東窗事發,你的讀者就再也不會尊重你。

然而這也不代表你不可以「提及」他人的著作。如果你在合理使用範圍內,或經過原作者的同意,你甚至可以摘錄他人的文章。由於合理使用多半只允許摘取原作的少數段落,提供一個連往原作全文的連結(或如果內容不在網路上,提供著作的出版資訊)是不錯的方法。

如果某人的著作激起你的想法,讓你想使用同樣主題刊登文章,又不想引用原文的話怎麼辦呢?事實上,「想法」本身並不享有著作權,想法的表達 才有著作權可言。但是如果你只改掉原文的幾個字,並不能讓你的文章擁有著作權上的原創性。只要用一般的常識,用你希望自己的文章如何被尊重的方式,去對待 其他作者與他們的文章,就不會發生問題。

7. 散佈恐懼、不確定與懷疑的訊息

遠在網際網路發明之前,謠言八卦早就一直盛行。但散佈未經証實,後來証明是空穴來風的訊息,可能會反過來損害你的信用。這不單指關於某人的八卦,同時也包括針對某公司或產品的謠言。

在部落格上描述某個軟體程式在你電腦上不能執行,讓你很嘔是一回事;只因為你姑姑的好朋友的鄰居是個高薪工程師,就把他所說的,「X軟體是垃圾」的訊息寫上部落格,則是另一回事。

一個良好的辨別原則是,如果你打算傳遞「某人或某事很糟」的訊息,一定要經過親自確認,同時也必須要讓謠言的箭靶有機會表達他自己的立場。你可以自己用用某個產品,或是寫信給某家公司,問問他們對於該問題有何看法,或是打算如何解決。

要記住一件事,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訊息,並非一定正確。就算你是把文章放上你的部落格而不是刊登在報章雜誌上,也不表示不可能被人提出造謠、中傷或毀謗的告訴。

8. 不管理文章留言

如果你的部落格開放讀者留言,你就必須對留言的內容負起責任。有些部落格玩家因為尊重言論自由,就有可能讓少數憤怒或言語帶刺的讀者掌握大局,張貼煽動性的言論或甚至引起筆戰。

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只在政府對公眾言論進行壓制時才適用。而你的部落格就像你家一樣,你有權利要求他人乖乖照你的規矩來,否則滾蛋。你可以,也應該刪除那些攻擊性的發言,同時把這些讀者列入永久不得發言的名單中。

9. 在張貼連結時沒有確認

有不少部落格玩家會張貼他們自己從未使用,或只有試過一兩次的連結。在把連結放上你的部落格之前,一定要徹底測試這個連結可以使用,同時也要確認此一連結 適合你的讀者群。如果你為你教會的教友架設一個部落格,你可能不會想刊登一個有趣影片,卻帶有色情廣告的網站連結,即便廣告與該影片完全無關。

確認連結的另個理由,是要保証他們的可用性。然而在網路上還是常常可以見到,某個部落格文章上的連結經過了一天就失效了。如果你的部落格十分有人氣,擁有 大量讀者,在提供連結之前最好先問問該網站的所有人。因為你部落格如果突然帶來巨大網路流量,有可能讓某個流量有限的網站伺服器徹底滿載。

如果你提供的連結有巨大音效或音樂,事先提醒你的讀者也是一種網路禮儀。有些人可能在公司或其他不便發出聲音的場所看你的部落格,如果你在他們連往某個背景音樂是嘈雜饒舌歌曲的網站之前,給予他們關閉喇叭或按下靜音鍵的機會,他們絕對會感謝你。

10. 墨守成規

這篇與上篇文章提供你一些概念,讓你了解怎樣做可能讓你的部落格更加吸引人或讓讀者討厭。然而這些「原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部落格作家可能因為打破一些或所有上述規定,反而擁有大量人氣。

要如何設計自己的部落格是你必須自己決定的,同時你也該了解這樣做可能產生的風險。玩部落格的美好(同時也是詛咒)就是它沒有任何規則;通常不會有任何人 告訴你什麼應該說,什麼不應該說,要怎樣說,要怎樣不說。往往也沒有律師提醒你法律議題。除了你的意志以外,更沒有什麼人管制你寫的東西適不適當。就算發 表文章可能會遭受到各式各樣的評價,也沒有人可以阻止你張貼任何你想要張貼的內容。

控制媒體的人就控制世界。拜今日科技所賜,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控制一小塊媒體,擁有一丁點控制這個世界的權力與相對的義務。

這篇受益良多。

相關連結:
30個部落客會犯的錯

常被忽略的網頁配置問題
引用來源:
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technology/0,2000062852,20111401,00.htm

| | | |